理學院的「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 (簡稱:心腦學中心) 融合人文、認知、神經三大領域,是學校最具前瞻性的跨領域單位,共有來自5個學院、7個系所22名合聘研究人員,且有優越的跨校、跨國連結實力,以「跨生命週期睡眠研究中心」為例,將行為睡眠醫學依四大領域展開跨域研究:(1)與教育學院、文學院、外語學院、中央研究院合作,研究不同生命週期睡眠對「學習與發展」之影響;(2)與文學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探討「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3)在資訊學院與AI中心挹注下,以「大數據資料分析」建構預測模型;(4)聯合商學院與資訊學院,就職場壓力、睡眠改善決策等進行「產學連結」。此中心主題聚焦睡眠,範疇看似不大,但橫跨六個生命週期,每週期四大領域的探索,已是相當具規模的研究中心。
而心腦學中心與跨生命週期睡眠研究中心合作力推的心腦學研究,亦是政大人文社科發展地圖中少數涉及醫學研究之關鍵領域。該團隊持續結合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分析人類在不同生命階段,大腦在睡眠活動過程中,探討其對認知與結構變化的差異,透過科學性的研究,尋求現代人普遍的睡眠障礙與認知健康等解決方案。故而在現有包含18位教授的研究團隊的持續投入下,持續推進各類大腦影像數據庫的擴充與資料集的累積,推動兩年以來已經達成超過15,000人口、認知行為、睡眠與智慧手環數據,以及原始之磁振造影相關資料。而這樣的研究能量及成果,也進一步創造了「鴻海研究院」、清大技轉之「生奕科技」之產學合作機會,持續探索商業化應用之潛力。
當國人平均壽命已經超過八十歲的今天,「活得久」的意義無外乎是「活得有尊嚴」。我們的期待與改變就是透過建構維續銀髮族生活品質與尊嚴之服務產業鏈來使長者能「活得有尊嚴」;在本計畫我們稱之為「尊嚴工程」。此計畫的主要對象為人社領域背景的學生,他們以人文關懐為職志,投入相關產業,期待專業職能培訓與服務創新,確保銀髮族之生活品質與尊嚴。
此計畫可能面對的困難為:
冀希透過本計畫能達到:
研究團隊由王儷玲教授主持,結合風險管理系、社會系、社工系、經濟系、理學院心理系等教師,與陽明大學、臺灣科技大學、中正大學結盟,並與美國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 Stanford University、英國Centre of Alternative Finance、Global Aging Institute、Population Ag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等國際機構合作,為臺灣即將面臨的高齡社會問題推動人口趨勢預測與分析、開發銀髮商機,並應用AI 研發金融資安關鍵技術,結合區塊鏈與智能合約平台,開創新的保險科技服務與流程優化,引領國際級的AI技術在金融保險應用研究,吸引資金投入,貢獻經濟發展,有效協助我國政府、保險公司與民眾轉嫁長壽風險。